戏曲大舞台黄梅戏,戏曲大舞台黄梅戏***

kodinid 2024-06-12 15

扫一扫用手机浏览

文章目录 [+]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戏曲舞台黄梅戏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戏曲大舞台黄梅戏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  1. 黄梅戏舞台描述?
  2. 黄梅戏腰上的大圈圈是干嘛的?
  3. 多少年前就有黄梅戏?

黄梅戏舞台描述?

黄梅戏艺术的早起阶段,发源于民间歌舞,无论是表演还是舞台美术都处长借鉴状大时期。从表演方面来开,当时只有两个角色,后来又增加了小生的角色,主要表现了农民和其他普通人的日常生活。

中国成立后已经能表演人物众多,随着舞台艺术的发展以及演员们的不懈努力,黄梅戏的表演艺术逐渐趋于成熟。

戏曲大舞台黄梅戏,戏曲大舞台黄梅戏视频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黄梅戏腰上的大圈圈是干嘛的?

叫“玉带”。这是戏曲舞台上扮演文官武将穿蟒袍、官衣时必不可少的一种附件,是围在腰间的一条圈形硬带,上有若干玉片为饰物,即所谓“腰横玉带”。

古代生活服饰中,玉带是重要的官员服饰之一,但并非所有官员都用玉带。以明代为例,一品用玉,二品用花犀,……七品用素银等等。在戏曲舞台上,则不论官品高低,通用玉带。整个玉带上的玉块放置部位都有用意和严格的规定。

玉带正中间的三块玉称为“三公”;左侧一块称之为“左辅”,右侧一块称之为“右弼”。以“三公”为中心,左右每侧都有四块圆形玉称之为“四相”。“四相”之后,还有四块方形玉块,两侧相连共有八块方玉,称为“八大朝臣”。

戏曲大舞台黄梅戏,戏曲大舞台黄梅戏视频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多少年前就有黄梅戏?

黄梅戏原名“黄梅调”,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、鄂、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。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安庆市为中心的安庆地区,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,用当地语言歌唱、说白,形成了自己特点,被称为“怀腔”或“黄梅调”。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。在民国10年(1921年)出版的《宿松县志》中,第一次正式提出“黄梅戏”这个名称。  黄梅戏源于湖北安徽、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一带的***茶调。清末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,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,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,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生的戏曲剧种。一度被称为"怀腔"、"皖剧"。  黄梅戏,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,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。也是与徽剧庐剧、泗州戏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。 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,以明快抒情见长,具有丰富的表现力。表演质朴细致,以真实活泼著称。成为演绎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 2006年5月20日,黄梅戏经***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分布地以安庆为中心,遍及中国。


黄梅戏的发展历史,大致分为三个阶段: 

戏曲大舞台黄梅戏,戏曲大舞台黄梅戏视频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第一阶段,约从清乾隆未期到辛亥革命前后。产生和流传到皖、鄂、赣三省间的黄梅***茶调、江西调、桐城调、凤阳歌,受当地戏曲(青阳腔、徽调)演出的影响,与莲湘、高跷、旱船等民间艺术形成结合,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戏。

    进一步发展,又从一种叫“罗汉桩”的曲艺形式和青阳腔与徽调吸收了演出内容与表现形式,于是产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戏。从小戏到本戏还有一种过渡形式,老艺人称之为“串戏”。所谓“串戏”就是各自独立而又彼此关连着的一组小戏,有的以事“串”,有的则以人“串”。

  “串戏”的情节比小戏丰富,出场的人物也突破了小丑、小旦、小生的三小范围。  其中一些年龄大的人物需要正旦老生、老丑来扮演。这就为本戏的产生创造了条件。 

第二阶段,是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。

  这一阶段,黄梅戏演出活动渐渐职业化,并从农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。黄梅戏入城后,曾与京剧合班,并在上海受到越剧扬剧、淮剧和从北方来的评剧(时称“蹦蹦戏”)的影响,在演出的内容与形式上都起了很大变化。

    编排、移植了一批新剧目,其中有连台本戏《文素臣》、《宏碧缘》、《华丽缘》、《蜜蜂记》等。音乐方面,对传统唱腔进行初步改革,减少了老腔中的虚声衬字,使之明快、流畅,观众易于听懂所唱的内容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戏曲大舞台黄梅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戏曲大舞台黄梅戏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lfnbgg.com/post/39255.html

相关文章

黄梅戏经典戏曲集锦下载,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黄梅戏经典戏曲集锦下载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黄梅戏经典戏曲集锦下...

黄梅戏曲 2024-10-23 阅读0 评论0